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专题特刊 » » 名家访谈

 

史培刚:练习书法是中式生活的新常态

/吴小燕  2015年5月20日

 

 

史培刚,男,自署养浩斋主,安徽阜阳人,1967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安徽省书协副秘书长、安徽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安徽省青联常委、安徽省青年书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作品先后入选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三等奖)和全国第六届、第八届书法篆刻展览,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大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展,首届皖北煤电杯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优秀奖),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等全国及省级展览50多次。作品先后被人民日报社、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国家级单位收藏,被承德诗墙勒石刻碑;被省外国专家局指定为国外交流礼品等;《书法》、《书法世界》、《书法导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介绍。2004年应邀随中国青年书法家代表团访问韩国;2005年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2007年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首届优秀青年书法家。2009年出版专著《史培刚书法作品集》。2011年参加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研修。2013年获书法报兰亭诸子奖。2014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二批文艺拔尖人才。

自古以来,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就将书法教育融入到中小学的教育当中,使得书法的教育和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针对为什么要学习书法、怎样才能学好书法、学习书法有什么好处等问题,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频道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史培刚先生。

初见史培刚先生是在宿州大厦举办的一次全国行业书法展览中,他穿着一件格子的短体恤衫,脸上笑容可掬,热情洋溢,给人感觉很是谦和、儒雅、诚挚。多年来,他痴迷于书法的创作与研究当中,注重书法艺术的内在精神,使得书法作品自成风格,底蕴深厚,多次获得国家荣誉,同时书法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等国家级单位收藏。

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史老师,您好,您看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都喜欢在键盘上码字,在手机上发信息,很少有人写字或者干脆不写字,你觉得学习书法还有必要吗?

史培刚:学习书法当然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书法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之所以渊源流长,没有出现什么断续,其中汉字的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肯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说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有义务和责任将这种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任何传统,如果不去弘扬与传承,就有可能遭到泯灭的危险。在键盘化的时代,书写汉字,弘扬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书法在古代是文字的记载功能和艺术的审美功能兼具的,在当下,它的实用功能因键盘化而有所下降,但艺术审美功能越发突显。书法由传统的书斋文化走向展厅文化,现代展览文化、观念和技术的介入,必然带来书法创作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但变化的永远是形式而不是书法本身。书法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从艺术修养角度来看,人们的艺术潜质可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中国人,只要你会写汉字,热爱书法,经过后天的学习,完全能够达到一定水平,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书法家,所以我们要有这种自信。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在于它的GDP排名第几,科技如何的发达,而在于这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觉的高度。

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您觉得学习书法有什么好处?

史培刚:古语有云:洗笔调墨四体松,预想字形神思凝。神气贯注全息动,赏心悦目乐无穷。书法是最为典雅而又最富有内涵的一门艺术。在我看来,学习书法可以益学、益智、益美和益寿。

益学,主要是说,书法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既要熟练技法,还要修炼思想境界,只有坚持学习,百折不挠才能一步步登堂入室。书法家不仅要学习书法本体知识,如书法史学,临摹和创作等,还要学习姊妹艺术知识以及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也只有在具备较高的书法、文学、哲学、美学修养后,方能在单纯的黑白空间中营造出丰富而变化的艺术世界。

在益智方面,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真正的要使自己开悟,达到一个的高度,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初学书法时,临摹历代名家名帖,一笔一划都要经过慢慢推敲与锤炼,在临摹过程中,汲取其中的精华,逐渐达到自己独到风格,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你也许就不会去思考一些技巧性的东西,而去思考如何表达你的风格、审美以及思想,把自己的感受、审美融入到书法的创作之中,这些都是让你的智慧和境界不断得到提升的过程。

益美,书法作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人们在欣赏中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美化的同时,书法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都有很大的提升,比如在欣赏篆书、隶书等作品时就会看到一种端庄、古朴、幽静、与厚重的美,而欣赏行书、草书作品时则有一种飞动、飘逸、变化的美。同时,不断提升审美素质,雅与俗,秀与雄,古与新,巧与拙等鉴别能力随着书法学习的深入,慢慢即可法眼明辨,立判高下。

在益寿方面,书法是静动结合的一门艺术,书画能养性、戒躁,使人静下心来。运笔的过程,要求屏住呼吸,心平气和,宁心静虑,意念集中,全神贯注,物我两忘。如果心浮气躁,患得患失,急功近利,就不能气足神完,点画到位。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大多数都比较长寿,像林散之、启功、赵朴初等,可见书法可以延年。同时,当一个书法家的修养、智慧、审美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时,他也会是一个快乐的、轻松与通达的人,而这些素质恰恰是长寿的关键心理支撑。

中国日报网书画艺术:您觉得在学习书法创作和教育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史培刚: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才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才能凸显出艺术的真谛。只有书法作品真正体现了此种特质,才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和收藏者的目光。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传统书法重复抄写古人诗词的表现内容,形式的单一和程式化,以及专业门槛较低的弊端都需要创新和提升。当然,我们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是最根本的。

如今,随着书法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书法的教学形式多样,书法的普及程度提高,练习书法已开始成为中式生活的一种新常态。无论年龄、职业、性别,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都可以学习,但从培养的角度来看,书法教育要从小开始,抓根基,因为没有雄厚的塔底不可能造成高耸的塔尖。学习中国书法不是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书法家,是让你具备一定的书法鉴赏能力、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素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这个很重要。

而领略史培刚先生的作品,不难看出,他师法二王,以魏晋为宗,在日夜临习中,不断追求自身的风格与品味,他尝试大字行书的创作,不再拘囿于传统的绳墨,而是化古铸今为我所用,渐渐形成俊朗豪放而不失法度、雄劲爽利而不失典雅的个性风格;他甚至由形而草而隶、有书而歌而诗,进行着多维度跳跃式拓展,并很快于拓展中找到了"真我",为其崇高的书学理想积攒着力量、奠定了基础。

史培刚先生对书法艺术有着矢志不渝的执著追求,他给自己的书房命名"养浩斋",意为"养浩然之气"。他的内心充满着激情,他的骨子里还隐藏着一些豪气,他的一些雄心壮志会在他的不断追求中慢慢变为现实。事实上,史培刚先生那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在其近些年的作品中已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吴雪在《书法的格调——品读《史培刚书法作品集》有感》中这样评价史培刚先生的作品:格调是我们进行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一把钥匙,史培刚的书法格调是高远的,是清雅的,是俊逸的。他的作品干净、清爽、不拖泥带水。作品中虽然有雄强奔放之势,但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却是文韵典雅之气,秀外而慧中。他把时代融入书法,借书法艺术抒发着他的艺术情节,因而他的书法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文/吴小燕)

0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微信ahshuhua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