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文艺评论 » » 美术评论

 

追古出新 峻逸洒脱

——陈建国和他的书法艺术

周玉冰

 

陈建国先生是近几年来安徽涌现出的又一位影响全国的书法家,《中国文化报》、《美术报》、《书法报》、《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相继推出他的专题。同时,他又担任安徽省文物局局长、安徽演艺集团副总,为安徽的文化事业积极奔走。

2007年,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编剧陆洪非去世,我意识到要动员洪非先生老家望江县相关部门建立一个陆洪非艺术馆,为此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请陈建国先生为陈列馆题写馆名,他非常支持,还为馆内题赠了作品。当我提出给润笔费时,他婉言谢绝,说陆老为安徽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能为陆老题写馆名是一大荣幸,我们应该为他做点事,这是对文化艺术的尊重。一番话,让人感觉到他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尊重以及对文化事业的关切和热忱。由于有他的支持,望江县宣传、文化部门深受感动,将古老的文庙进行翻新布局,一座陆洪非艺术馆建了起来。

此后,我知道陈建国先生为安徽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安徽书画艺术的弘扬、为隋唐大运河安徽段的申遗,为全省博物馆的建设和免费开放,他常年艰辛奔走,严寒酷暑,风来雨去。有时发一个问候短信,直到半夜才收到回复,原来他或在陪专家论证,或在忙于公务。在他的日程安排里,似乎没有休息,要说休息,就是写字!

他为人谦和,待人接物君子风范。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文化文物上的短视行为他又痛心疾首。有一个地方政府为房地产开发把一个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古寺强拆了,他得知后,义正词严,严肃查处,直至处理到位,其铮铮铁骨让人钦佩。他就是这样执着的坚守工作岗位,保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他就任安徽演艺集团副总以来,很快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并身体力行,积极组织实施,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

陈建国书法艺术是在工作之余孜孜追求所得。自孩提时代开始,几十年来,他临池不辍,悉心领悟,从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黄庭坚、米芾、祝枝山、王铎、傅山等大家名帖中吸取营养,再刻意求新,与自己的性格禀赋相吻合,形成独特的 陈氏 艺术特征。

仔细去品读陈建国的书法作品,你会发现,浑厚、率直、细腻、奔放、迤逦、润泽、刚劲,这些我们经常用来品评书家艺术风貌的词汇似乎都适合他的书法艺术,换言之,他的作品意蕴丰厚。这自然还是他糅采百家之长的结果。而丰富意蕴的背后,是作品表现出来的格调。我认为,对于书画作品而言,有没有格调,格调高不高是成败的关键。为什么自苏轼、王维起,历代文人推崇意境?说到底,也就是强调作品的格调。格调来源于作者广阔的学识和思想境界。这些年,陈建国一方面在文化事业四处奔走,广受博取,胸襟开阔;另一方面,他又因文化和书法与沈鹏、张海、尉天池、张旭光、王冬龄、胡传海、曹宝麟等文化名流结缘乃至成为朋友,这大大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扎实的基础、渊博的学识,洒脱而又严谨的个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得陈建国的书法作品追古出新,呈现出峻逸潇洒、古朴高雅的美学风貌。

我曾经走进陈建国的工作室观其作书。工作室陈设及其简陋,一张硕大的书桌外,就是书籍和宣纸、笔墨之类,给人以藏书万卷绕四壁,翰墨飘香旷神怡的景致。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在笔走龙蛇之间,一个个汉字气韵灵动地呈现。整个运笔过程中,他精心布局,徐疾得当,张弛有度,心态恬静而欢跃,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美妙而适畅的享受,是超然若是的神游。观者更是如此。

大艺术大情怀,风格独特、意蕴深邃的陈建国书法艺术正朝着炉火纯青的境界迈进。我们期待着他更多的艺术佳作问世……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QQ邮箱或ahshu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