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探访徽州古法木榨油工艺:千锤万击 铁木“生香”

 作者:刘浩  发布日期:2017-12-26

 

 

  “叮!”伴随着榨油师傅的劳动号子和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悬吊着的铁锤重重撞击在一台木榨机的楔片上,余音还在回荡,木榨机内的600余斤油菜籽麸饼已经开始渗出金灿灿的菜籽油,扑鼻的醇香渐渐散开……这是近日记者在安徽省休宁县的舌尖徽州木榨油坊看到的情景。
  休宁隶属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徽州文化宝地、休闲养生胜地、特色农业基地”。 
  徽州古法木榨油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就曾提到压榨取油的方法。该油坊负责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榨油技艺传承人余海说,相较于现代榨油,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原香和营养。
  记者看到,热气腾腾的炉灶正对炒熟碾碎的原料加热,旁边的师傅们忙着把蒸熟的油籽麸压实成饼状,待累积到三十余张麸饼时,师傅们将其运到木榨机旁,将其一块块整齐地装进榨槽内。
  余海告诉记者,木榨榨油的原理,就是装好麸饼后,在其一侧塞进紧实厚重的梃木,然后用吊着的铁撞锤重击木楔片。随着楔片被打入榨槽,梃木便次第向前“行走”进而挤压前面的麸饼,麸饼受压出油,便从槽底沥出。正因为这种楔片在榨油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榨油方式也被称为楔式木榨。
  余海的油坊有四台榨机,机前各有一个悬挂的撞锤,有铁制的、石制的两种。今年47岁、从事木榨油20年的榨油师傅范守国说,铁锤重200余公斤,来回撞击,一天要撞击1000多锤。撑锤并非单靠蛮力,而是在掌握撞锤摆动的惯性之后,施以巧劲。“没有两三年学习,很难上锤。”
  四台榨机硕大厚实,长期被油滋润,色泽棕亮。每台榨机在“机头”处均标注了其“生辰”。年数最长一台是1920年置。余海说,每台榨机约长6米,重达千斤,由树龄千年的香椿木或枫木制造。这些“稀罕物”都是从过去的木榨油坊里收购而来,花生、芝麻、油菜籽、山茶籽等油料,均可以通过这些榨机挤榨取油。
  余海表示,古法木榨油虽然营养价值高,但出油率低,仅为30%左右,劳动强度又极高,使得这门古法技艺传承有相当难度。但他还是希望留住这门古老的技艺,在追求利益和效率的今天,这或许是对先辈智慧的最好传承。(完)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