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谁是安徽文化的代表?

 作者:网络  发布日期:2012-01-13

 

 

   在安徽省内,并存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一种是皖北淮河两岸产生的“平原文化”,另一种则是皖南长江中下游两岸丘陵山地地区产生的“山水文化”。二者有很大不同,它们分列巢湖的北南,其影响区域大致可以巢湖为界。以安庆为中心的安徽“皖江文化”系和中国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系的类型则属于这种皖南的“山水文化”类型。而合肥则属于淮河两岸产生的“平原文化”类型。

  历史上,虽然皖北“平原文化”的产生早于皖南“山水文化”。但是,由于安徽自建省以来,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直就在皖南的“山水文化”区内,固皖南的“山水文化”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皖北的“平原文化”。经过数百年的演化,这种“山水文化”也逐渐成了安徽文化的代表。20世纪40年代末,安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迁至皖北的“平原文化”区内,于是,皖南的“山水文化”便开始进入衰落期。

  安徽对外打的最具代表性的“安徽名片”只有:“二黄”(即黄梅戏,黄山)和徽文化!这是文明遐尔闻名的!其中,黄山是安徽的“自然生态名片”,而黄梅戏和徽文化则是“历史文化名片”。独特的“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中国的知名度仅次于京剧,并且二者都以成功获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去年,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各省的节目主持人对对联,马滢出的对联的内容就和黄山有关;而今年,2006年的春节晚会上各省的节目主持人说谜语,周群说的谜语的内容就是出自黄梅戏名剧《天仙配》,这也就进一步证明了“二黄”(即黄梅戏,黄山)对于安徽的代表性!

  合肥是安徽现在的省会,但它在历史文化内涵上有着先天的不足,又处于与皖南的“山水文化”区不同皖北“平原文化”区内,所以无法在文化上代表安徽,合肥人常说,合肥是“三国故地,包公故里“,其实合肥在历史文化内涵方面能“挖掘的潜力“也基本就这些了.

  安徽是文化大省,而安庆和徽州则是安徽文化的根源和重心,更是代表!就连安徽省名的由来都是取的安庆和徽州的首字的合称,因安庆境内有座皖公山(即现在的天柱山),又有皖河绕流其间,春秋时期这里曾有过一个皖国,安徽简称“皖”也出于安庆!

  一.先说安庆.

  安徽就是“安庆”和“徽州”首字的合称。因安庆境内有座皖山(即现在的天柱山),又有皖河绕流其间,春秋时期这里曾有过一个皖国,安徽简称“皖”即出于安庆,因此,安庆被称为:安徽之源。

  安庆是中国京剧发源地。徽剧起源于古徽州,但是梨园安庆唱亮了徽班,安庆戏剧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天才人物高朗亭在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带领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把徽调唱到北京,为京剧的孕育发展,开始了厚实的铺垫.其间春台班班主余三胜,四喜班当家武生杨全和春班的主要演员都是安庆人,时称四大徽班.道光咸丰年间与,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的安庆潜山人氏程长庚,作为京剧发展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道光二十五年至光绪五年,他带领三庆班对徽调进行改革,继承并发扬徽调兼容并蓄的特点,从而使京剧在徽调的基础上逐步成型并完善,在他之后,又有安庆艺人,杨月楼、夏奎章、余玉琴等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因此时下有“安庆色艺最优!”“无石(牌)不成班!”之说.

  安庆中国黄梅戏发祥地。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调,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怀宁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他们逐渐地又由小歌舞形式进化成“三小戏”,并吸收当地的罗汉腔、青阳腔、弹腔加以变化,开始演出《乌金记》、《七仙女下凡》等36出大戏和《打猪草》、《卖斗箩》等72出小戏,用安庆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后经过与徽剧的融合,再揉入安庆地区本地的山歌调子,以安庆的方言为载体唱出,逐渐形成了今天黄梅戏的。逐渐发展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安庆是中国禅宗佛教发祥地。北齐天保三年(552),二祖慧可由嵩山少林寺至司空山,“掘石窟而居禅,造重阶而通术”。唐天宝二年(743),玄宗始敕法师本净在圣地营建“无相禅寺”,筑下院9庵4寺、僧房5048间,僧尼7000人。自此,香客云集,名播中外。后几度兴废,现存二祖石窟、传衣石、二祖空观、祖刹重辉、二祖对弈石、立化塔等遗迹。二祖道场被列为国家级寺院。二祖慧可将衣钵传于徒弟僧粲,于天柱山下建三祖寺,三祖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如今,寺内有千佛殿、客堂、花堂等。汉白玉雕释迦牟尼像为华东众寺院中少见的巨佛之一。迎江寺雄峙于安庆城东大江之滨。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邑绅阮自华募资重修,殿宇华丽,气势恢宏,为沿江名刹。而“司空山”被后人称为“中国禅宗第一山”!

  另外,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即发生在安庆,中国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发生在安庆。中国著名成语“不越雷池一步”发生地---“古雷池“也在安庆望江境内.

  安庆的桐城还是“桐城派“的诞生地。明清两代,桐城文风一统中国文坛数百年之久,有“天下文章看桐城”之说!其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魁、姚鼐、戴名世、方东树、姚莹、吴汝纶等。

  安庆还是安庆是中国最早通商口岸之一.中国最早设市的城市之一----1927年11月25日.中国辛亥革命先驱城市之一.中国戏曲之乡之一.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中国现代文明发源地.中国军事工业发源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诞生地.中国第一艘轮船诞生地.中国第一支枪诞生地.中国第一部电话机诞生地.明清时期中国操江巡抚驻地.明清时期中国安徽巡抚驻地.太平天国时期中国安庆保卫战发生地中国近代长江三巅城市之一.北伐时期中国国民党清党地.中国国民党成立于北京安庆会馆.中国...启蒙地.中国第一个民营外贸经济诞生地。其文化挖掘潜能不可估量!

  二.再看徽州.

  徽州的地名,如今已经不存在了,古徽州府治所在就是今天的歙县.

  谈徽州文化,我们有必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雎、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不断变更,名称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徽州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空有:

  1、新安理学。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程颢、程颐及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祖藉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的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期利,明其道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2、徽州朴学。也就是徽派考据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戴震。它作为乾嘉学派中的皖派,直接继承了汉古经学,把经学研究从纯考据的藩篱中解救了出来。

  3、新安画派。开先河的为元代的程政,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浙江)、查士标、孙逸、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的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自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新安画派。

  4、徽州篆刻。徽派篆刻始于明朝的何震。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和以黄土陵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章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

  5、徽派版画。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肇端于墨模镂刻,于明万历始兴。徽派版画以歙县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书,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胡正言(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

  6、徽剧。这是徽州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善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全,产生了京剧。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

  7、徽州刻书。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北京图书馆;著名刻家有歙县汪启淑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家庭出版社在古徽州各县都有。

  8、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呈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名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著名的有宋代张杲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书籍,也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汪机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订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医类案》12卷,搜集上自扁鹊、仓公、华佗,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著”。

  9、徽派建筑。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豚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10、徽菜。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火力,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炎、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武汉的大中华等皆是。

  此外,还有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州漆器、徽州竹编、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州民谷、徽州方言等,这些都是徽派文化的重要内容。

  这些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小时候学地理,老师告诉我们:想记住我国的城市有个诀窍:沿海沿江找、沿河沿湖找、沿交通大动脉铁路线找。但讲到合肥时,老师为难了,因为没什么特征好找!那就记住合肥有个包公吧!但随着电视节目走进千家万户,连小孩都会唱“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别说外省人了,就连周边江浙的人都认为包公是河南开封的。经常外出旅游,别人一听是安徽口音,就会问:“安徽的省会是黄山吧?黄山蛮好玩!”再三地纠正之后,人家无奈地摇头道:合肥?不知道!

  八十年代第一次去合肥,老火车站出门就是一条斜路,走得晕头转向,几天不知东西南北。而且几乎是所有的人到合肥都要转向,甚至在合肥读了几年书的大学生都是如此。当然这几年合肥的市政建设发展很快,有了新火。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