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书画网 » » 书画新闻(皖艺动态 ) 书画知识 » »
 

 

 

 

 

美术品经营的“取消审批”与“加强监管”

 作者:甘文瑾  发布日期:2010-08-14

 

 

    新出台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调整了关于“美术品”“美术品经营活动”的概念,对美术品经营单位的设立、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管理提出了具体标准,并规定“从事美术品经纪活动的专业人员不得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美术品中介服务单位执业”。 
 
    应对《行政许可法》7月1日的正式施行,《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同一天“出炉”。新《办法》依据《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对1994年11月25日颁布的原《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进行了多项修改,调整了关于“美术品”“美术品经营活动”的概念,对美术品经营单位的设立、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规定。鉴于原《办法》已不能适应美术品市场的客观需要,可以预见,新《办法》的出台将对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繁荣和培育美术品市场、逐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美术品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近日,本刊专访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司综合处孙秋霞处长。作为《办法》起草、调研、制定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见证人,她痛心于艺术品市场造假泛滥的混乱局面,决心要为保护创作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尽一己之力”,同时表示要“自律”于此次“政府的自我革命工作”。 
 
    《文化产业周刊》:请您先介绍一下《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 
    
    孙秋霞:随着美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 1994年11月25日颁布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客观需要,从2001年起,文化市场司着手对原《办法》进行修改,其间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在全国文化市场处长会议上以及《中国文化报》上征求过意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务院先后取消了美术品经营单位的审批、美术品拍卖单位和拍卖活动的审批以及国内美术品展览、比赛的审批,保留了“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审批”这一项行政许可项目。市场司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意见,及时调整管理思路,并和文化部法规司联合商议、研讨,对《办法》做了多次修改和调整,形成了刚刚颁布的《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 
    
    《文化产业周刊》:我们注意到,《办法》中调整了关于“美术品”和“美术经营活动”的概念,提到绘画、雕塑雕刻、艺术摄影等概念时,强调了“作品”及“有限复制品”。那么《办法》中对“美术品”的范围、“美术品经营活动”的市场细分是怎么界定的? 
    
    孙秋霞:《办法》中的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美术品,是指绘画作品、书法篆刻作品、艺术摄影作品、装置艺术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等及上述作品的有限复制品。”作品主要是强调美术品的创作属性,与批量生产的产品是有区别的。原《办法》中的“美术品”仅局限于原创作品,然而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美术品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因此在新《办法》中我们增加了“工艺美术作品、美术品的有限复制品以及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制成的综合性艺术作品”。 
   
    原《办法》中所列举的“美术品经营活动”,只是反映了美术品经营的一部分内容。美术品市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通过购买和销售直接完成美术作品所有权的转移,这类经营行为主要通过画廊、画店及美术品公司来完成。二级市场是以经纪行为为主的市场,指通过第三方的中介行为,完成作品所有权的转移,主要是通过拍卖和经纪公司来运作。另外,还有与美术品销售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服务类的经营活动,如评估、鉴定、展览等。我们在新《办法》的修改过程中,通过对市场细分,细化了经营活动。 
    
    《文化产业周刊》:7月1日正式施行的《行政许可法》中,文化部取消了关于设立美术品经营单位和外商投资的美术品经营单位审批。对此,《办法》中有什么具体规定? 
    
    孙秋霞:原《办法》中对画廊、画店的设立条件,在专业人员设置、经营面积和注册资金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条件,而当前我国的美术品市场刚刚起步,经营单位多以个体和私营为主,实力较弱,经营分散,实践证明很难达到这些标准。因此新《办法》中降低了准入条件,基本上与工商部门制定的一般企业准入标准一致,只是考虑到美术品经营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仍保留了对专业人员的数量要求。同时《办法》取消了文化部门的前置审批,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直接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但必须及时到文化部门备案。 
    
    《文化产业周刊》:调查表明,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品,有相当一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被国外收藏家和画廊低价收购。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美术作品已经成百倍、千倍地升值,虽然其中一小部分已经高价被国内买家购回国内,但由于各种原因,当代美术品的回流远远没有文物的回流数量多。对此,《办法》中关于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管理有什么具体规定? 
   
    孙秋霞:美术品的进出口政策应当与其他文化产品有所区别,因为美术品是不可再生的,优秀的美术品在若干年后就是文物,就是国宝,如果不事先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要花费无数的资金来保护我国的文化财产。目前有很多国外的艺术品企业瞄准我国的当代美术品市场,在瑞士、荷兰、美国都有专门收购中国当代美术品的机构,在国内也设立了数家外资画廊。但我国企业收藏美术品的风气尚未普及,艺术品经营单位的经济实力也远不能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因此中国当代美术品有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特点。另外,由于受国外市场审美趣味的影响,一些政治波普作品、含有反动政治内容的美术品,经常在国际一些重要展览上展出,带来了不好的国际影响。因此,加强美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的管理,完善进出口的审核制度,很有必要。 
    
    美术品进出口活动比较复杂,进出口的形式比较多,有进出口单位经常性的进出口销售活动,也有不定期的单次进出境展览展销活动。《办法》对不同的情况分别作了规定,着重从两个方面加强监管:一方面是加强对活动可行性的审核,另一方面是重点审核展品内容。 
    
    《文化产业周刊》:《办法》第十四条中规定:美术品经营单位不得经营盗用他人名义的美术品;从事美术品经纪活动的专业人员不得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美术品中介服务单位执业。为何对这两项经营活动提出明确限制? 
   
    孙秋霞:不得经营盗用他人名义的美术品,意在加强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办法中要求销售当代美术品作品必须有原作者或原作所有者的委托和销售证明,以此杜绝假画在市场中的流通。 
    
   在国际市场上,艺术品经纪人制度是比较规范和成熟的,而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艺术品经纪人制度,私人交易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私人交易严重制约了艺术品经纪人的发展。而且由于缺乏经纪人制度,我国的艺术品市场难以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艺术品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际市场,导致艺术品走私现象严重。私人交易的问题不仅使国家损失了税收,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市场秩序,影响了我国艺术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信誉。《办法》中规定从事美术品经纪活动的专业人员不得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美术品中介服务单位从业,就是要规范艺术品经纪人的行为,提高经纪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为美术品市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文化产业周刊》:信用体系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美术品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办法》出台后,将如何引导美术品经营单位规范执业,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建立艺术品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孙秋霞: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要求文化市场的管理者由过去的审批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加强日常监管。新《办法》规定各地文化部门要建立美术品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制度,这是为配合国家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结合美术品市场的特点而增加的内容。当前我国美术品市场面临严重的信誉危机,建立信用档案制度,曝光违规企业,扶植守信企业,对引导消费、树立消费信心、促进行业自律,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安徽书画网版权所有  皖ICP备11004941号 ( 皖ICP备07500465号 ) 网警公安备案号34011102000160  读者服务部QQ:82313382  编辑部QQ:1078983702

免责申明:转载新闻及转摘的有关内容纯属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无商业目的及违规意愿,若有侵权与本网无关,本网配合积极删除。